高度的评价 深情的赞誉

更新时间: 2016-10-08 10:03:19来源: 作者:编辑:yangy

基层创新 变与不变

□人民网原总裁 何加正

吴协恩书记的事迹其实是多方面的,我觉得华西非常有典型意义。

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有的企业确确实实很难过,但是华西这个难的问题我觉得不存在,而且大大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想。这当中当然和老书记的很早安排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与协恩自身的素质关系很大。老书记走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有些担忧,但是我当时就感觉到,华西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整体上,大家对协恩很有信心,这么几年下来,感觉确确实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领头人。为什么会做到这一点,我的感觉很简单,就是一个基层,一个创新。基层创新,说起来是容易,其实是很难的。很多情况下,一个一把手,他如果做好了,大家都认为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应该可以做好的,甚至有人认为谁做不一样,别人做也能做好。其实这里面差别是非常大的,完全在于一个人,这里面学问非常大。

刚才提到变与不变,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就是协恩处理了“变与不变”的关系。协恩已经说了,新班子成立以后到老书记那里去宣誓,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重要,他最最重要的是守住了这一条不变的东西。但是,如果只有不变,没有变,有可能说一开始他行,但时间一长肯定要出问题,所以他这里面是非常辩证的一个关系,我觉得他处理得很好。

 

协调发展 恩情不忘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丁晓原

我是搞文学的,文学没有那么多理论。从我个人的生命体验,有两点我非常佩服。这两点,是从吴书记的名字来的,但我不是算命先生。

第一,“协”字非常重要。虽然我们都提出来,就是发展为了什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最后要惠及人民。首先,发展要“协”。我们五大发展理念有一个是非常重要的绿色发展。新书记这几年很好的体现了这个,上午我们一起参观听介绍,绿化率非常多了,达到了53%。工业的结构调度也轻了,这些就体现在一个“协”。第二个,人自身的“协”也体现出来了。这次来华西我体会非常深,华西以前是比较重视物质生产,以经济为中心,这是很重要的。没有经济的基础,其他的不好谈。但光有经济是不行的,因为你最终的发展还是要为人,体现人的幸福。没有钱是不幸福的,但不是有了钱就幸福。文体活动中心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和谐。注意到了人内心的和谐,这里起码可以体现几个和谐。有了这个协调发展,社会管理,文明的建设都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状态了。

第二,“恩”也非常重要。恩太重要了,现在中国的好多事情都是以改革为民,改革当然很重要,但改革不能忘了初心。吴书记今年的“七一”讲话里面,都在学领导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你前进的动能,重要的动能在哪里。不忘初心,恩就是不忘初心。好多典型典了一段时间就不典了,怎么把它传承下去?那么从继承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要懂得感恩。我看吴协恩书记在接受新华社的采访,他有一个回答。新书记怎么去理解老书记的精神,他就讲了三点:他是一个坚定理想信念的人,他是一个能够创造思想的人,他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这是吴协恩新书记对老书记的一个总结,对他老爸的精神遗产的一个认知。我觉得可能还不止这三点。我觉得就是几十年来,华西村一直是一个典型。为什么呢?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走在时代方阵排头的人,是这样的一个人,永远与时代同行,还有一个是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人,干大事的人。在变与不变中谋发展,变肯定是永恒的。不变实际上非常重要,然后在不变的基础上。这个“变”体现了现在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一个是协字,一个是恩字。

 

坚守信仰 创新发展

□《经济参考报》原副总编辑 何洪锡

三年多来,华西人在协恩书记的带领下,弘扬老书记的精神,传承老书记的品德,践行老书记的作风,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地实现“三转”的发展定位,不仅保持了锦上添花的发展态势,而且架构了“坚持产业转型,推动村庄转型,促使人的转型”的新格局。这些成就的取得原因很多,但我认为关键是四个字:“坚守”和“创新”。

坚守,就是坚守崇高信仰,坚持走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为了守护父亲打造的这片精神“高地”,他主动接受监督。每年新年致辞,都要向全体村民承诺,村里要求村民遵守的事项,他和他的家人都要率先做到。

创新,创新是什么?华西50多年的发展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部创新史。而所有创新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理念的创新。正如协恩书记所说的:创新理念是第一位的。只要理念创新了,其他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因为,理念影响思维,思维指导行为,行为做出选择,选择决定未来。

作为华西村的带头人,协恩书记在工作中,还以创新的思维、丰富的阅历、敏锐的洞察,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现代“三字经”,我仔细拜读学习了,觉得挺有意思,语言朴素,内涵深刻,充满辩证法,真正是从实践中来的切身体会,我觉得这也是华西的宝贵财富,相信在协恩书记的引领下,华西一定会创造新的辉煌!

 

践行“吴仁宝精神” 增加“五大资本”

□江苏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教授、江苏小康与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冯冶

吴协恩带领华西人践行“实事求是,艰苦创业,造福人民”的“吴仁宝精神”,增加了“农民幸福的五大资本”:

一是“经济资本”。吴协恩带领华西人进行了艰难的转型升级,探索出了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两个转共促进”的新路子,形成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起抓”的新格局,带来了“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六大新型产业的欣欣向荣。

二是“文化资本”。吴协恩带领华西人从实际出发,节俭地修建了“老书记原居屋、箴言选碑室、仁宝阁、名人大师留言选碑室”等纪念场所;启动了“老书记先进事迹展”,演出了大型音乐舞蹈剧《老书记》;召开了纪念老书记逝世一周年、二周年、三周年座谈会;建设了文体活动中心,使村民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业余生活的“好去处”、强身健体的“加油站”。

三是“政治资本”。吴协恩带领华西人加强了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其领导核心作用;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与利益;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意识,使党组织成为社会组织的中流砥柱,推进新农村社会建设。

四是“社会资本”。吴协恩带领华西人积极进行民间组织、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凝聚人才、提供服务、规范行为、培育公民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做到“人创高素质,地创高产出”,实现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组织共同协调发展。

五是“健康资本”。吴协恩带领华西人突出预防治未病,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开中国之先河,成立了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华西村培训中心;与上海长海医院联合,在华西村成立了华东地区第一家国际健康体检标准的华西医院体检中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康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吴协恩在带领华西人民建设“幸福华西、美丽华西”的历程中,以人民幸福为己任,以人民幸福为本;以民富为纲;以民享为先,以民安为基,以民健为重,以思想教育为导向,以科技文化教育为基础,以村民幸福为终极目的,时时心系人民群众,周到细致、倾心倾情服务人民群众,建设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幸福工程”,形成了服务群众、幸福人民的制度和机制。

 

华西文明有力量

□《半月谈》原副总编辑 张正宪

我对协恩书记三点印象最深:他的头脑总是不忘信仰,他的心里总是装着大家,他的脚步总是走在前头!

2014年我来采访的时候,主要采访发展转型。今天我不讲发展转型,更多的讲协恩书记的发展观。我觉得,协恩书记也有自己的发展观,而且可以做多层解读。他很尊重市场,尊重规律,尊重科学。我看了《创新是不断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这篇文章后,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转型新思维,写得非常好。可以从创新解读发展观。在《非常道》中,他提出一个“人文华西”,我觉得很好。今天,我主要是讲协恩书记的文明发展。

第一,华西文明发展观。华西在协恩书记的带领下,不仅重视经济转型,而且重视人文建设,提出了建设人文华西的任务。华西有华西精神,华西文明生活是幸福的,而华西人讲我们幸福的华西还要更幸福,那更需要重视文明建设,更需要共同文明。我想今天提的人文华西,也是华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一个必然的要求。因为产业要升级,从社会来讲,财富的积累,人性的解放,欲望的解放,价值的多元,需要我们把人文的华西,人文的建设要提高。百年华西,我想这个人文建设是个百年大计。

第二,三个文明一起抓。一是村治文明,二是精神文明,三是生活文明。华西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老书记留下来的精神和思想,薪火相传,协恩书记不仅守护着,而且传承着,而且放大着。第一,村治文明,它是一个学习型的党委,一个学习型的村庄,一个学习型的企业。第二,精神文明是多层次全覆盖。它的精神我理解有三个方面:对党员,对青年,对全村人。对党员是信仰引领,对青年是教育,对村民是文化花园。在华西谈信仰,你感到很正气,很踏实,它还有温度,它还有亮度,还有光泽。华西村特点非常鲜明,就是要精心打造家庭文化,包括表彰五好家庭,包括奖励敬老爱老,尤其对树家风,传家训,振家风,立家规,严家矩等等。

第三,华西文明有力量。他的力量在哪里?一是引领力,二是感染力,三是辐射力。你的辐射在哪里,首先辐射在大华西。大华西的融合,不仅是组织的融合,价值的融合,不仅是产业的融合,更是文化的融合。所以,刚开始有的村子没有想进来,他要等一等,看一看,不理解,后来为什么进来了,他们说被新老书记的人格魅力感动,被华西干部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实际上是一种人文感染,这是文化的感化。这不仅是大华西,包括社会,华西现在搞的好多活动,包括“华西村·我有一个梦”等等,实际上把华西的文明向社会在辐射,不仅有社会责任,同时文明向社会辐射。华西扶贫,不仅是产业扶贫,同时精神扶贫,也把华西的精神力量输送过去。我想在扶贫中更应该关注他们,他不仅把钱带过去,不仅把产业带过去,而且更多把精神带过去,一种奉献精神,把华西的文明传递过去,辐射过去,我想这是有力量的。

 

吴协恩同志的创新实践

是对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探索与丰富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农村文化研究所所长 彭维锋

我想就吴协恩同志的先进事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第一,从理论层面而言,吴协恩同志的创新实践,是对新农村建设理论的探索与丰富。作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华西村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代表性意义和象征性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华西村的发展,就象征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华西村的方向,就代表着中国农村的方向;华西人的生活状态,就表征着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从这几个角度讲,华西村可谓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对吴协恩同志来说,华西村不仅仅要创造一个高瞻远瞩的、伟大的企业,更要创造一个高瞻远瞩的、伟大的村庄。可以说,吴协恩同志依凭改革创新的思想理念,进一步明确和阐释了这样一个问题:华西村乃至中国的村庄,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首先是,从哪里来?就是要不忘初心,继承和弘扬吴仁宝精神。其次是,到哪里去?这是目标、是方向、是道路、是动力。

第二,从实践层面而言,吴协恩同志的创新实践,是对新农村建设实践的探索与丰富。吴协恩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探索实践了如何建设村庄,如何回报社会?首先,对村庄内部而言,一个村庄应该如何建设?如何治理村庄?如何永葆基业长青?如何让美丽的华西村更美丽,幸福的华西人更幸福?其次,对村庄外部而言,一个村庄应该如何回报社会?如何承担责任,又如何担当使命?

客观地说,多年来,吴协恩同志一直埋头干事,非常低调,致使我们对他的先进事迹,挖掘的还远远不够,研究的还远远不够。可以说,围绕吴协恩同志的先进事迹,可以做很多文章。作为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观察者、研究者和传播者,我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语境下,吴协恩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具有积极的借鉴与示范意义,非常值得在全社会范围内研究、重视和宣传。

 

思维有创新 发展有胆识

□人民日报社江苏分社原社长 龚永泉

我不是搞研究的,我是搞采访的。原来有篇文章,标题写的是“华西村”和“地球村”。刚才,张总也讲了这个问题,要站在龙希大楼看世界,我觉得华西就是站在龙希楼上看世界。因为有一个企业家,参观华西村时就讲,你这哪里是一个村,你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跨国公司,就是个托拉斯。我觉得,华西村其实是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村,也是一个托拉斯。它现在就是用那句话,世界买,世界卖,哪里赚钱就往哪里跑。

今天上午参观老书记原居,我看了杨春贵的评价,“老书记是中国辩证法用得最好的村官”。其实,现在协恩书记也开始进入这个轨道了,前途不可限量。他不但是个干活的,还是个用思想来引领经济的人。老书记很多都是亲历亲为,到田头去转。新书记有的在海外的,有的在海上的,怎么去转?他就靠思维,靠能力。靠思维来引领人,来征服人。所以对新书记,还要讲个观念。的确,他是有老书记的基因在里面,过去发展是靠胆量,现在发展靠胆识。

 

既有精神传承 又有创新发展

□新华社高级记者 周振丰

新书记和老书记,既有精神传承,又有创新发展。这种创新发展,是建立在风貌上、思想上、目光上、胸怀宽广上的发展目标。

我想,要认清吴协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有一个前提必须说,我们的时代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吴协恩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定位是什么?我感到,吴协恩就是在基层作为党的方针路线的贯彻者,作为带领全体村民在他的地方实现我们党的方针路线总目标的这样的角色,他是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个灵魂。

我们如果把吴协恩的这些事迹,把华西近几年来发展的新的成果展现给广大群众,就正面回答了许许多多人对华西在老书记逝世以后,能不能继续前进、能不能继续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吴协恩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思想。他说只加财,不加才,那就真的会富不过三代,这是他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还有,他说因为产业领域、地域都在不断扩大,没有办法像父亲那样事事亲力亲为,更注重分工明确,更强调各负其职,这是他和父亲最大的不同。还有,他讲的“变与不变”,都是他在实践中产生的新的思想火花。他说,比财富更重要的是向心力,只有真正的民主、公开、透明,才能换来向心力。他的有些感悟,已上升到十分理论的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