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山海经” 关键“三正经”

更新时间: 2013-07-04 02:16:28来源: 作者:编辑:zhangying

   

此文系吴仁宝老书记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践中,在推动“求真务实、实干兴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观点,形成的新思想,提炼的新见解。随后,华西召开了党、村、企班子会议,由总办具体整理出这份材料,供大华西全体村民职工学习、交流,以此更好地“打造百年老店,奠定千秋基业”。

今天,我们召开一个班子成员及各核算单位负责人会议。本次会议的中心内容,主要是“两句话”:不讲“山海经”,关键“三正经”。所谓“山海经”,也就是漫无目的地谈天说地,海阔天空地东拉西扯,实质就是空谈。我们要搞好经济,绝不能不着边际地空谈,必须要一本正经地实干。如何实干?我们可以从针织厂、酱油厂、龙砂山这三个例子中寻求答案。概括起来,也就是念好了“三正经”:质量经、诚信经、生态经。

第一,针织厂念好了“质量经”。这个厂起源于民国12年,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当年,华士人王受甄租用当地兆丰典当隔壁两间半平房,备3台德产手摇袜机,雇5名工人,创办了家庭职业社,生产10支纱袜,平均日产108双。其后20年,逐步扩大规模和生产。至民国33年前后,因战乱,地方袜厂大都相继倒闭,家庭职业社为求生存,减缩规模,精简员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给予扶持。1956年,家庭、春裕、余来、友记、新康等五厂合并,实行公私合营,厂址设于自由街“家庭”原址,定名“公私合营华墅针织厂”,当年产袜55万双。1987年改名为江阴织袜总厂,之后也曾有过一段辉煌时期,人们挤破脑袋想进去当个“国家工人”,职工最多的时候有1200多人。后来由于经营不善,企业长期亏损,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搞得职工年年要到市里去“慰问”。在1996年转制给华西前,织袜总厂已经破败不堪,就像电影《72家房客》中描述的那样杂乱、分散,电线四处外露、蛛网布满墙壁、工人无所事事、产品落后低端。那时停产已半年多,职工靠市政府救济发最低工资,800多名工人中,退休的就有330多名,平时在生产上吃“大锅饭”,产品卖不出去就向国家借贷款,结果债台高筑。当时,经国资办组织有关部门认定,织袜总厂资产为689.97万元,负债838.35万元,实属资不抵债的企业,一下子从人人称道的“抢手货”,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烂摊子”。不仅普通职工对企业无望,有本事的人也纷纷出去自己办厂,各类技术人员也走向四方。像华士镇100多家袜厂的老板,99%以上都出自这个厂,该厂也被戏称为附近袜业的“黄埔军校”。这些年来,中国袜业“大浪淘沙”,华士镇同样如此,各类袜厂遍地都是,开张得快,倒闭得也快。总的来说,人才的外流、激烈的竞争、债务的繁重,使得曾经辉煌的“华士一宝”、“百年老店”,千疮百孔、濒临倒闭。就在这个时候,老书记本着利国利民的出发点,将其转制到了华西集团。从此,这个袜厂就由华西经营,这不仅是为国解忧,还清了银行贷款,减轻了国家负担,而且是为民解忧,创造了就业岗位,解决了工作安排。像在册职工享受的社会统筹保险,费用均由华西交纳,转制到现在已经16年了,依然如此。特别是转制时留下的40名下放工人,华西接手后,发放工资标准已由当时的每人每月119元,提升至现在的679元。目前,华西仍为还健在的22人发放每人每年8148元的退休金。转制给华西后,袜厂运营开始好转,新华社还曾对此发表文章《三个农民救活一■厂》。然而救活是救活了,但未能完全搞好。

直到2004年9月份,村党委派殷丽娟同志接手后,工厂才有了根本性的起色。他们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功夫。一是开拓业务,瞄准国际;二是精益求精,定位高端。像接收之初,为赢得日本上田商工株式会社的信赖,袜厂改善生产环境、改进生产技术、改良管理方式,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就达到了对方提出的全部要求,从而稳定了这个大客户。与其合作的8年多时间里,在他所有客户中,华西袜厂一直排名第一。他们最近表示,2013年的业务只给华西做,因为华西的质量最好。袜厂还获得了日本最大的认证机构——“爱科”的权威认证,标志着我们生产的是最高端的产品。目前,经日本最时尚的服饰品牌“趣趣安娜(TUTUANNA)”公认,华西袜子的质量已牢牢占据省内“头把交椅”。本月29日,“趣趣安娜”还将组织30多位技术人员来我们袜厂考察。他们说,之所以到华西来学习,因为华西袜厂是中国最好的一家袜厂!像亚洲第一的出口公司——上海中昊外贸的老总高宝林也多次表示:“哪怕华西的袜子每双再高5毛钱,业务也要给华西做。”很多来自上海等地的客人也说:“来趟华西,最起码要买几双袜子带回去。”现在,袜厂拥有先进的韩国双针筒织袜机、意大利单针筒任意毛圈织袜机等主要设备,年产袜子500多万双,现在一个月的产量就抵过去一年的产量。产品涵盖棉尼、棉氨、毛纱、真丝等交织袜、运动袜、毛圈袜、儿童袜,畅销国内各大城市,90%以上远销香港、日本、德国、法国等海外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袜厂效益也一直领先于同行,今年还要争取打开欧美市场,让华西袜品更具竞争力、更有影响力。

第二,酱油厂念好了“诚信经”。相传,华士酱油创始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距今160多年,早已声名远播。无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初,行人旅客、周边百姓都以能买到一两瓶华士酱油为荣。其中,以“鼎园”和“元隆”两家为龙头,他们酿造的酱油最为有名。解放后,由周庄、长寿、陆桥、华士的酱油厂合并,以公私合作的方式组成了华士酿造厂,传承这门工艺、延续这块牌子。改革开放前,因为有国家的资助,运营得还比较好。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华士酿造厂还先后生产味精、酶制剂等产品,也曾风光一时,工人最多时也有160多人。那时走亲戚、看朋友,带上几瓶华士酱油,是最时髦的礼品。然而,随着江阴上百家个体小作坊的兴起,市场上开始了恶性竞争。许多家庭作坊投机取巧、以次充好,甚至把假冒伪劣产品卖给顾客。直到现在,有些作坊生产酱油的方式,就是在水中上点酱色、加点味精、撒点盐、配点甜蜜素,成本最低时每瓶只要2毛钱。为了与其竞争,“华士酱油”背弃了诚信底线,放弃了传统工艺,开始降低产品档次,甚至无原则地勾兑,乃至造假。结果可想而知,百余年积攒下来的信誉就这样损失殆尽。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内忧外患、覆水难收,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华士酿造厂于2008年彻底破产。

眼看“华士酱油”这个百年老字号就要毁于一旦,老书记实在于心不忍,下定决心要把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于是,1999年筹建了华西食品酿造厂,酱油制作过程全部沿袭古法,以1:1的比例酿造,一吨黄豆仅产一吨酱油。过程也极其繁琐,必须优选健康、饱满、非基因改造大豆为原料,制曲成醅。再经过一年日晒夜露,天然发酵,压榨出油后还要再晒制一到两年,才诞生最正宗的华西冰油。特别是冰油还得到了人民大会堂总厨的认可、专家的赞许,已进驻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宴用油。完全可以说,是华西挽救、保留和振兴了“华士酱油”这个百年品牌!目前,酱油厂共有1800只缸,生产8个品种。2012年产出精品冰油90吨,普通酱油200吨。精品冰油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6%,如此高的营养价值,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在“三真”(说真话、售真货、定真价)的规范运营下,华西酱油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冰油”等产品风行在沪宁线一带,成为逢年过节的馈赠佳品。有不少上海客人就说:“我们每次到华西来,总要带一些冰油回去,家用有美味、送人有品味。‘华西村’三个字,我们是完全信得过的!”

第三,龙砂山念好了“生态经”。历史超过千年的龙砂山,有许多美丽而又浪漫的神话故事。像传说山下有个“大石湖”,湖里有个“金车银轴”;五峰顶上有个“银百合”,花苗已经长到了天上去;山里还有许多“藏兵洞”等等。当然,每一个传说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期待,但愿望和期待最终却演变成了失望和无奈。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这座龙砂山,从旧社会开始,就有人开石宕、挖石头,先是人工开发,后来机械开发,规模越来越大。最多的时候,一座山上有上百只石宕,东一只、西一只,杂乱无章、满目荒凉。结果,好好的一座“青山”,因为无序开采,变成了“黄山”。像原华明村的陆根全说:“伐木开山卖石头,弄得砂山像个‘癞痢头’。”曾记得,1989年10月,老书记亲自到华明开会,号召“扩大农工商、开挖华明浜;龙山需扶养,有福民先享;十年建成华西现有样,关键在班长。”当时,老书记已经深深地意识到石宕对环境的破坏,号召大家保护龙砂山,连护林员的工资都由华西统一出。这也说明,华西爱护绿水青山,尊重自然生态,真正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在清水里。

“一分五统”后,华西更是投入1.8亿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建设砂山、还原生态。一是关停石宕,植树造林。因为我们这边不挖了,所以鸡龙山也得以保留了一个身段。也就是华西不仅保住了华明山,而且连山北的砂山也一起保护了下来。如果山北保不住,那么龙砂山就只剩一半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2062亩的山地满是雪松、香樟等树木,如果算上大华西范围内所有的树木,总共已达223.8万棵。一眼望去,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美不胜收。特别是大型山林喷灌,50个喷头同时喷水,呈现出“白天空中白云,蓝天下面下雨”的奇特景观,引人入胜、给人遐思。二是结合旅游,科学规划。像万米长城,表面上看,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墙;深层次看,它不仅是一条绿化“隔离带”,而且是一座火灾“防护墙”。平时跑跑长城,还可以强身健体、磨练意志。一座长城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的呢?可以说,进入龙砂山,就是进入了美丽的风景区。山下高楼廿八层,山中索道缆车乘,山上宏伟天安门,坐上飞机揽全程。山南、山北隧道通,龙东、龙西两湖连,形成了方圆百里、绝无仅有的“沪宁中康山庄”。所有这些,不仅改变了乱坟野地的荒凉景象,而且迎来了五洲四洋的世界游人。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绝色风景,而且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像突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庙、孟庙、壁画、博物馆,展示国外文化的美国白宫、德国天文台、英国红房子、法国凯旋门、维也纳画廊等,都为龙砂山增添了一抹迷人的色彩。人在山中游,既能学到知识,也能提高素质。像香港侯骏捷先生看了龙砂山就惊奇的问:“山上这样的排布,究竟出自哪位风水大师之手?”我们村民告诉他:“是老书记设计的。”他听后感叹地说:“龙砂山龙脉蜿蜒,水口重叠,明堂宽广,生机盎然。老书记是真正的风水大师!”有一位游客看了也说:“龙砂山上青山绿水,这不是风水的最高境界,那是什么?风水也可以用科学打造出来,吴仁宝老书记用实践证明了华西的风水是非常之科学的!”有道是,明珠之地增财气,活龙之地添福气,龙兴之地树正气,现在的龙砂山才真正像条“活龙”,既有自然生态之美、现代发展之美,又有人文素质之美、社会和谐之美。像村民赵玉金就说:“过去,上山阎王路,下山更为难;现在,黄泥塘变天堂,阎王路变幸福路。”从龙砂一座山的今昔变迁,可见华西一个村的环保理念。生态、经济、宜居,本来就是三位一体,生态带动经济,经济创造宜居,宜居反哺生态,在这里已得到充分的印证!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毛主席关于历史周期律谈话仍是警示”和“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等作出了重要指示。我们认为,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值得总结、值得借鉴。也只有懂得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华西要创造“百年老店”,就更需如此。其实,我们已经见证了拥有百年历史的例子。像针织厂近百年,酱油厂超百年,龙砂山超千年甚至万年。这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打造“百年华西”的信心,只要再过49年华西就将满100岁。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这三个“百年品牌”在他人手中奄奄一息,而到了华西手中就能起死回生呢?因为我们华西始终坚守一份责任,对传统文化负责;坚持一种理念,对历史经验尊重;坚信一种态度,对诚信品牌推崇。在其中,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百年老店,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时间跨度。如果没有底线、不讲原则、无法创新,时间再久的品牌也会消亡在历史长河中。这就是所谓的“只能风光一时,不能风光一世。”这也给了我们三点重要启示:第一,产品质量是百年老店的根基所在;第二,诚实守信是百年老店的灵魂所在;第三,生态环保是百年老店的源泉所在。三者合一,方可千秋万代、健康长寿。我们认为,这些好的经验和启示,不仅小华西的各行各业要学习和领会,大华西的私营业主也可以参考和借鉴,包括到华士镇的企业家们同样可以从中找到百年兴盛的钥匙和秘诀!当然,华西为华士创造了这“三正经”,江苏、无锡、江阴、华士有许多单位同样也为我们创造了很多“正经”,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像江阴的徐霞客就是一本“正经”,因为有《徐霞客游记》传世。过去,徐霞客是在国内游。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了,有的人已经超越了徐霞客,到国外游山玩水。我们看,这也非常好。但也有少数人经济条件还不够,就用公款学习徐霞客到处游玩,甚至还常常到国外。这样,就与我们当前的国情不太符合。然而,我们江阴人也不能忘了徐霞客,他的故居还是要去看的。华士也有许多好的典范,仅从文化方面来说,华士学校就是其中的杰出典范。一直以来,这所学校就比较有名。特别是在吴辰同志的带领下,不仅带出了大名,而且发展得更好。在她担任校长的这些年来,学校加强国内外交流、开创教育界新风,总共培养了10000多名学生。她还创办了“英桥国际”学校,为社会培养国际型人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华士的档次。吴辰同志今年62岁,教书育人40多年,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首批名校长”、“‘辉煌十一五’江阴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等荣誉。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了工作,年幼的女儿因病离世前,她都未能赶过去见最后一面。1997年,她得了肾癌,做完肾切除手术后第四天就在病房召开会议。在此,我们也要向她表示深深的敬意!她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我们要向她学习。现在,华士的老百姓常讲:“华西村有个吴仁宝,华士学校有个吴辰。他俩都姓口天‘吴’。”我们认为,从这个字来说,上面一个“口”,下面一个“天”,这个“口”要讲的就是这个“天”。什么叫“天”?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进步,尊重历史、科学创新,推动发展、服务社会,这就叫“天”。简而言之,人民就是天!大家想想,“天”这个字出点头,不就是“夫”字吗?“夫”的意思不就是“人”吗?所以老书记常说,我们姓“吴”的就要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让我们清醒地明白了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我们华西的共产党人就是要围绕中央精神,以民为本,把国家建得更好,把家乡建得更美!

我们研究以上三个“百年品牌”,是因为要打造“百年老店”。百年老店不是一蹴而就之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范围涉及方方面面、内容涵盖林林总总。为此,我们一定要听取各方意见、汲取各类经验,既要向历史经验学,也要向现成经验学,更要向身边经验学,身边经验到处有,学好才最为重要。唯有这样,才能筑百年之基、兴百年之源、扬百年之帆。2009年2月4日,老书记曾公开发表过一篇署名文章《谈谈“三句老话”》,当时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三句话”分别是“六十年风水轮流转”、“百年田地转三村”、“富不过三代”。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再查阅一下。如今,老书记又提出了“不讲‘山海经’,关键‘三正经’”。所有这些,都是对华西“打造百年老店、奠定千秋基业”的有力推动,这也是老书记送给大家的一份新年“礼物”!

(此文于2013年1月刊登于《新华网》、《江阴日报》等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