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吴仁宝同志

更新时间: 2013-07-04 03:27:53来源: 作者:编辑:zhangying

原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18日在江阴逝世,享年85岁。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者、开拓者和卓越的带头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的无限哀思。

吴仁宝同志1928年11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2月参加工作,任华墅区瓠岱乡人民政府财粮委员。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11月,任华墅乡第23高级社社长。1958年9月,任华士人民公社第17大队党支部书记。1961年9月,任华士人民公社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73年10月,任中共江阴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75年4月,任中共江阴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81年7月,任江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1987年4月,任华西村党总支书记。1989年7月,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农工商实业公司总经理。1992年8月,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2001年1月,任华西村党委书记。2003年7月,任华西村党村企总办主任。

吴仁宝同志曾是中国共产党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共江苏省委第六、七届委员会委员,政协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常委。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乡镇企业十大功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重大典型。

吴仁宝同志的一生是与江阴的发展与繁荣、华西村的发展与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非凡胆略和宏大气魄,把造福群众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智慧和心血,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江阴人民心中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吴仁宝同志始终胸怀强村富民梦想,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卓越带头人。他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实事求是谋发展,与时俱进闯新路,把华西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小村,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我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他始终站在农村发展的最前列,率领华西村民“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厂、九十年代造城、新世纪腾飞”,实现了从农业样板村到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再到农村现代化的一次次跨越。他积极顺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精心规划村庄建设,持续美化村容村貌,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互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他始终坚持“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理想信念,弘扬先进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把华西人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的现代农民。吴仁宝同志用自己的毕生奋斗,让强村富民的美好梦想变成了华西大地的生动实践,向亿万中国农民展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模样。

吴仁宝同志始终保持亲民为民情怀,是心系农民造福群众的杰出代表。作为一名生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基层干部,他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的真挚情怀和质朴本色,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造福农民的伟大事业。在县委书记任上,他带领机关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搞调研,帮贫扶困解民忧,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村书记岗位上,他一心造福群众,坚持“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在全国农村中率先实现了“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保养、住有宜居”,使华西村成为“中国农村的希望所在”。他始终情系周边,尊重民意抓改革,以“一分五统”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村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既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又开创了超大型村庄民主管理体制建设的先例。他始终胸怀天下,以“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宽广胸襟,挂钩扶贫、开发扶贫建设“省外华西村”,每年邀请中西部地区村支书到华西村免费学习培训,带动更多的农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吴仁宝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致富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铮铮誓言。

吴仁宝同志始终发扬不懈奋斗作风,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光辉典范。不管宏观环境如何变化,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面对荣誉还是挑战,他始终抱定为群众谋幸福的宗旨,始终对事业执着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地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在任江阴县委书记五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全县人民大搞农业基本建设、发展多种经营、兴办乡镇企业、加强村镇建设,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五年翻番,江阴的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在华西村,他带领村民与贫穷抗争,以战天斗地、重造山河的精神,提前七年完成了十五年远景规划,把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发展成为名震全国的农业先进单位。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他顶住压力,办厂兴业,率领华西村冲破单一农业经济,走上了农副工综合发展之路,开创了苏南发展乡镇企业的风气之先。从村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一再表示自己做得还不够多、还不够好,要学到老、干到老、服务到老,给自己定下了越来越高的工作年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晚年时尽管身体不好,但他仍坚持每天早上围绕华西村看一遍,每天晚上召集负责人开会,每天为国内外的参观者、学习者介绍华西。直到卧病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华西的发展、村民的幸福。

吴仁宝同志始终恪守廉洁自律本色,是一身正气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他把对党的无限忠诚、对村民的无比热爱、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铭刻在心灵深处,一生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既是他警示干部、教育村民的至理名言,更是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生动写照。他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在华西建村之初,还是在华西富裕之后,他始终任劳任怨、不计名利,坚持“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房子”,把自己所有的奖金全部留在村里,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严格要求党员干部,把“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理念,转化为华西村全体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锻造了引领华西村发展的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奋发有为的党员队伍。吴仁宝同志用自己的高尚人格,生动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吴仁宝同志是江阴大地孕育出的时代英雄,他是华西的骄傲,是江阴的骄傲,更是亿万中国农民的骄傲。他光辉一生铸就的实事求是、追求卓越、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新时期江阴精神的生动写照,是引领华西、引领江阴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缅怀吴仁宝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想信念上不犹豫、不含糊、不动摇,在思想和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崇高的信仰引领前进方向、激发昂扬斗志、汇聚发展合力。我们缅怀吴仁宝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干精神。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科学态度与工作热情结合起来,把抢抓机遇与埋头实干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地方特色的发展目标和道路,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创先争优、跨越发展。我们缅怀吴仁宝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永不服输、勇争一流的执着追求。始终坚定率先发展的目标定位,不断弘扬励精图治的敬业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挑战面前不退缩,勇于担当重任,敢于克难攻坚,以争先领先的士气、斗志和干劲,战胜一切困难挑战,清除一切艰难险阻。我们缅怀吴仁宝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始终把造福群众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时刻将群众冷暖挂在心头,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我们缅怀吴仁宝同志,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始终心怀一个“公”字,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多讲付出、少谈索取,乐于吃苦、甘于“吃亏”,以办事公正、一身正气的言行举止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以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吴仁宝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但他在华西村创造的发展业绩和他“为民造福”的崇高精神,将永远在人民中传颂,他的英名、业绩、思想和风范将永载史册、光耀后人。全市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吴仁宝精神的热潮,传承他的遗志、弘扬他的精神,励精图治、埋头实干、顽强拼搏,不断开创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的新局面。特别是华西人民,要沿着吴仁宝同志指引的方向,把他未竟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把华西新市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华西这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永不褪色、高高飘扬,以此告慰老书记的在天之灵。

吴仁宝同志永垂不朽!